今天是祭祖的日子,許多遠房親戚都會在這約定的時間回來,雖然多是陌生的面孔,不過,也算是向心力的凝聚方式。父親大人一直希望我們這一代能多多參與,不過,總覺得這種聚會很可能在我們這一代或下一代消失,一如每年在祖厝的祭祀一般,慢慢地有親戚因某種因緣退出合祭儀式,有點可惜,卻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結束後還山上老家,家裡來了許多客人,沒多待,便往陽明山走去。
今早還下著大雨,陽明山牌樓後的小瀑布水量異常地豐沛,一旁的步道因崩塌嚴重,已封閉了多年,看來國家公園也沒有重啟的跡象,抹去了不少兒時記憶...
前行不遠便來到花鐘,算是陽明山公園內的知名景點。
突然想去看看大屯瀑布,便沿馬路上行,行經一長廊。
長廊入口前有一廢棄花圃,記得高中時的某年暑假曾在這裡打工,負責澆水的工作,當時的工頭聽說幾年後便病逝,而裡面的工寮大概也因無人照料而頹傾,真是令人不勝唏噓。
往前不遠即見大屯瀑布...
過大屯瀑布後,接上的是青春嶺步道,陡上的石階計有400階,是相當清幽的步道。
以前的青春嶺很夯,下方步道封閉後少了許多遊客,不過,還是很受登山客的歡迎。
當然,這也跟青春嶺幾家好吃的野菜餐廳有關,活動了筋骨之後,有野菜餐廳可以大快朵頤是再好不過了...
不過,今天來早了...
繼續往上的產業道路可抵竹子湖,也是以前我們家的健行路線。續行不遠,意外地看到了猴崁湖田國小步道,當然不會錯過囉...
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步道多是石階,也好,這樣回去就不用洗鞋了...
石階上佈滿青苔,可見這裡的林蔭與濕氣都足,得步步為營才行...
行經一廢棄哨所,聽說,以前的竹子湖與下方的中興賓館都有憲兵管制...
過橋...
步道出口接上了竹子湖村莊內的小馬路,繼續上行便可來到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
一踏入故事館內,三位志工模樣的工作人員便對我說,今天除了兩位路過的遊客之外,您是第一個造訪的人,請問我來這的動機為何?我回說:因為住得近,而且,前一陣子正好有看到MIT台灣誌來此紀錄蓬萊米復育的故事。閒聊之下,三位工作人員的其中一位竟然是同村莊裡的鄰居,退休後能來國家公園內當志工,真是不錯的規劃。經由她的解說,也對蓬萊米在竹子湖種植的歷史多了點認識。她還告訴我,麥導前兩個星期又來紀錄蓬萊米收割的畫面,三位志工中還有一位入鏡呢?!希望我明天中午能鎖定MIT台灣誌。可惜了,明天我計畫去走走厭世版的北縱走,鐵定看不到電視了。
我說,我還想去看看ㄟ米的水車,鄰居告訴我,出故事館後馬上右轉即是水車尞步道,感謝。
步道多沿溪而設,平緩易行,叉路口也都有指標。
繼續沿秋收平台指標前進,即可來到水車ㄟ米間。以前,我們家也有種稻,收割後靠的是腳踩的鼓風機讓米粒與桿分離,聽說這裡是靠水力方式,真是聰明。
繼續繞了一下水圳步道,又接回到了剛才的三叉路口。
走回故事館後,沿台二甲下到前山公園吃午餐。
回家途中經過一溫泉小瀑布。
以及辛亥光復樓。
小逛陽明山一圈,大概走了四小時,吸足了乾淨的空氣,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