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首次參與了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雖然只走了頭尾兩日,但感覺大甲媽這種依循香路遶境進香的方式還蠻適合我的。但重裝跟隨還是有一定難度,三月中下旬跟隨白沙屯媽祖北港徒步進香後,累積的疲累感與尚未完全復原的腳底水泡,讓我決定今年還是走走頭尾就好,畢竟四月下旬還有一個月的義大利自由行得繃緊神經,明年再把朝聖重心擺在大甲媽遶境。
目前分類:台灣趴趴走 (224)
- Apr 08 Mon 2024 16:48
2024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 Mar 27 Wed 2024 10:20
20240318~0326 白沙屯媽祖北港徒步進香
去年完成連三年全程跟隨白沙屯媽祖徒步北港進香後,對我來說,關於體驗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這件事已臻至圓滿,日後是否還要再繼續全程參與心無定論,一切看緣分吧。雖然心態如此,但在安排義大利的行程時,還是刻意地把時間往後挪,或許心裡還是有一絲絲的期盼,畢竟,去年雖背重裝參與,但北港回程時,意志有點薄弱地讓友人協助運送大背包至通霄,這點遺憾還是有待彌補。
- Apr 25 Tue 2023 13:25
2023 大甲媽祖繞境進香初體驗
被譽為「台灣地表最大遷移行動」的大甲媽祖遶境,與天主教徒梵蒂岡聖誕彌撒、回教徒麥加朝聖,被Discovery探索頻道同列世界三大宗教盛事。跟隨過幾次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後,自然也想體驗一下這大甲媽遶境的魅力。
- Feb 22 Wed 2023 09:56
20230212~20 白沙屯媽祖徒步北港進香
今年是參加白沙屯拱天宮媽祖北港徒步進香的第三年,前兩年因參加阿枝哥的遊覽車團,順利地解決行李攜帶與住宿的問題,讓整個徒步進香的過程簡單許多。今年想做些改變,打算脫離原本的舒適圈,自背帳篷跟隨媽祖前往北港進香,體驗一下當年前輩們篳路藍縷,餐風露宿的進香過程。
- Jan 16 Mon 2023 14:12
20230112~14 花蓮行d2---吉安慶修宮與鯉魚潭
2008年時曾與家人來慶修院參觀,當時入內參觀無需付費,在佛堂內奉獻了些銀兩獲得一包平安米。趁著新加坡同事來訪的機會,再次來到慶修院,格局未變,但多了些維護的工作人員,自然也需要經費來支持。
- Jan 16 Mon 2023 13:49
20230112~0114 花蓮行d1---太魯閣國家公園
- Aug 25 Thu 2022 20:41
2022 澎湖馬公小旅行---
- Aug 25 Thu 2022 20:19
20220820 澎湖西嶼鄉小旅行---漁翁島燈塔,西嶼西台,池東大菓葉玄武岩,二崁聚落保存區以及小門島鯨魚洞順訪通樑古榕
- Aug 25 Thu 2022 19:51
20220822 澎湖湖西鄉小旅行---南寮古厝,菓葉灰窯與奎壁山摩西分海
- Aug 23 Tue 2022 09:59
20220821 望安,七美離島行
- Jul 06 Wed 2022 17:48
20220705 金門旅行d4---小金門
- Jul 06 Wed 2022 17:15
20220704 金門後浦小鎮
- Jul 06 Wed 2022 17:02
20220704 金門旅行d3---金城與金寧
昨天逛完金門的金沙與金湖兩鎮後,今天的參觀重點放在金城與金寧。其中,林老師特別想去走走有金門版摩西分海之稱的建功嶼,因有潮汐限制,今天的最佳登島時間為九點到十點,所以打算先去逛逛附近的景點。
- Jul 06 Wed 2022 16:05
20220703 金門旅行d2---金沙與金湖
- May 31 Tue 2022 13:47
2022壬寅年白沙屯媽祖北港徒步進香d7-8
Google了一下從大甲的Nissan展示廳至今晚媽祖鑾轎的駐駕地---通霄慈后宮,距離只有20公里左右,不僅距離相較前幾日短了些,目的地也明確。今早起床時,心裡終於重新充滿了正能量,不再為前兩日的考驗所困。
- May 31 Tue 2022 13:40
2022壬寅年白沙屯媽祖北港徒步進香d5-6
- May 31 Tue 2022 13:30
2022壬寅年白沙屯媽祖北港徒步進香d3-4
- May 31 Tue 2022 13:12
2022壬寅年白沙屯媽祖北港徒步進香d1-2
跟隨白沙屯媽祖徒步北港進香來到第二年,漸漸揮別了參加嘉年華、湊熱鬧的心態,打算當個稱職的香燈腳。行前,該有的自我體能訓練做得算紮實,對於充當媽祖駕前的雄壯兵馬頗具信心。然而,徒步進香所需的不僅是體能,還要有平靜的心才行。
- Feb 10 Thu 2022 20:35
20220210 嘉義公園
- Feb 10 Thu 2022 20:23
20220209 漫遊阿里山
兩年多前,趁著林務局推出國人一生一次免費進入國家森林遊樂區的機會,來到阿里山撿了小百岳---大塔山,也順道逛了小苙原山、祝山與對高岳。這次是因要送孩子回學校,趁此機會,林老師安排全家同遊阿里山,繼續累積全家的共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