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220704_161823.jpg

在金城民宿拿到一張旅遊地圖,地圖中詳細羅列了後浦的著名景點,並推薦了一條旅遊路線,咱就按圖索驥逛一圈吧。(以下景點介紹皆摘自金門觀光旅遊網)

總兵署(起點)→北鎮廟→將軍第→陳氏宗祠→內武廟→浯江書院(朱子祠)→外武廟→浯島城隍廟→陳詩吟洋樓→奎閣→邱良功母節孝坊→靈濟古寺→模範街(終點)

金城在過去又稱為後浦,從古至今金門最熱鬧的城鎮非金城鎮莫屬,除了歷史古蹟外,許多大型建設及店家都選擇在鄰近交通要道的金城鎮落腳,更是當前的政治與經濟中心,而金城最精華的區域,其實用步行、慢慢體會最能夠走透透!清金城鎮總兵署、邱良功母節孝坊、浯江書院,各個古蹟記錄下過去輝煌;整齊美麗的模範街除了保留下古建築,新的店家進駐更多了生機;後浦16藝文特區讓年輕新意揮灑文創魅力;而當然不能錯過駐地悠久的傳統小吃,蚵嗲、火烤蛋捲、廣東粥、鹹粿店,後浦小鎮獲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實至名歸!

清金門鎮總兵署所在地原為「叢青軒」,相傳是明萬曆辛丑年(西元1601)進士許獬讀書的地方,康熙年間,總兵陳龍考量舊金門城經歷明末多次兵禍,而后浦人丁興旺,於是將總兵署遷建於此,多次改建後成為現在規模,直到1915年金門設縣,總兵署仍為最高行政中心,歷經金門縣公署、金門縣政府、行政公署、金門防衛部…等等,現在則是金門經典的觀光景點,也是縣定古蹟之一〪

IMG_20220704_160742.jpg

IMG_20220704_160816.jpg

IMG_20220703_194943.jpg

IMG_20220703_195257.jpg

IMG_20220703_195342.jpg

IMG_20220703_195458.jpg

IMG_20220703_195615.jpg

IMG_20220703_195905.jpg

IMG_20220703_200052.jpg

北鎮廟

玄天上帝民間俗稱為「上帝公」,又稱「北極玄天上帝」,或玄武大帝,中國自古即習以「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合稱為「四象」,又因台灣位在北半球,習面南而居,故又習慣以左、右、前、後取代東西南北四方位。玄天上帝即北極星宿,所以一般寺廟都建廟於城鄉之北側。北鎮廟供奉的上帝公是後浦北門境的境主,民國七十三年曾整修過一次,復於民國八十九年再次重建而成今貌。

IMG_20220704_154530.jpg

將軍第

是清朝末年被誥授為武顯將軍的盧成金之府第。盧成金字維麗,號芬亭,生於道光二年,卒於光緒二十年。
幼年家貧,稍長乃投身軍旅,隨船搜補海盜有功,不久即拔額外外委。咸豐同治年間,成金先是參與平定竄佔廈門的小刀會匪,激戰於中港與金龜尾,燬匪船殆盡,很快即進剿廈門克復後搜補餘黨,以積功補提標後營把總,建功無數。

IMG_20220704_155638.jpg

IMG_20220704_155705.jpg

將軍第旁有一口四眼井。

IMG_20220704_160136.jpg

附近還有一座縣定古蹟---邱良功古厝。

IMG_20220704_160329.jpg

陳氏大宗祠(可惜無法入內參觀)

陳氏家族在金門散居各地,為金門第ㄧ大姓,人丁興旺,有「十三陳」之稱,後埔的陳氏大宗祠潁川堂,為金門「十三陳」的總祠,燈號「太子太傅」。
潁川堂於清光緒26年(1900)倡議興建,始建於清光緒30年(1904),民國63年重新整修,民國86年在宗祠前的入口處,由陳重光出資建造一座四柱三開間石雕牌坊,石材及雕工均取自大陸,紋飾雕工細緻,加上宗親會總幹事等捐贈舖設的條狀石埕,使得整座宗祠更顯氣勢磅礡、巍峨壯觀。
陳氏大宗祠為採木構傳統建築,二落九架樑及三開間的格局,本體牆身材料為斗砌磚牆、平砌石牆;建築正面門柱及內部都刻有對聯,屋頂為綠色筒瓦,石雕多採泉州白石及青斗石,木頭部分有鏤空透雕與彩繪。其中,點金柱上有清宣統2年(1910)完成的鎏金式對聯,堪稱金門之最;此外,陳氏宗親於明清兩代計有進士13 位,其匾額均懸掛於忠賢祠,為一大特色。

IMG_20220704_161712.jpg

位在陳氏宗祠旁的十六間店屋,為金門陳氏宗親會的公有財產,在陳氏宗親的支持下,以修復的方式保存建築原貌並活化利用,邀請新興文創店家進駐,為後浦城區注入文化軟實力。

IMG_20220704_161820.jpg

IMG_20220704_161954.jpg

內武廟

武廟又稱為內武廟,係原有的關帝廟,民國成立以後,本廟也依台灣各地許多地方武廟之例,增設岳武穆神位共奉。1926年間,全台灣各地掀起破除迷信之風,廟內神像一度被毀。1949年台灣軍方進駐金門以後,本廟曾作過軍政府及戰地政務委員會的物資供應處及稅捐處的辦公場所,後於1984年由廟方收回整修,1987年加以重建而成今貌。

IMG_20220704_163044.jpg

浯江書院(朱子祠)

並列齊放的桌椅,面對著前方的朱熹像,學子們的朗朗書聲,彷彿在耳邊響起。在喧鬧的城區,浯江書院是一個安靜的角落,讓踏入參訪的旅人們深刻感受學子們在講堂中勉勵的模樣,這裡也是後浦小鎮免費導覽中會路經的景點之一。

IMG_20220704_163600.jpg

IMG_20220704_163719.jpg

IMG_20220704_163803.jpg

IMG_20220704_163835.jpg

IMG_20220704_164027.jpg

IMG_20220704_164243.jpg

朱子祠

IMG_20220704_164501.jpg

IMG_20220704_164653.jpg

外武廟

武廟奉祀關聖帝君,而外武廟係武廟的配置,是供奉關帝爺座騎赤兔馬及部將、馬伕的廟宇,所以俗稱「馬舍宮」。後浦的武廟建於明末永曆年間,之後建外武廟於西門外,並奉祀韓王爺,是西門境之境主,為別於城市的武廟,故以外武廟相稱。廟的右側係一通衢要道,廟前廣場上新建一座戲臺,每當廟中舉行慶典謝戲演出,廣場上擠滿看戲人潮,與來來往往的車輛,讓慶典達到一個活動的高潮。

IMG_20220704_165957.jpg

浯島城隍廟

浯洲是金門的古地名,後浦(金城)的城隍爺是在康熙21年(1682),首任金門鎮總兵陳龍將總兵衙署由金門城遷移到後浦,也將城隍爺分火到這裡,已有三百多年歷史而後浯島城隍廟經過多次修護,近年改成花崗石、水泥等建造,讓廟宇更加氣派宏偉。

IMG_20220704_170441.jpg

IMG_20220704_170857.jpg

陳詩吟洋樓

陳詩吟洋樓為清朝末年(1903)金門高坑人陳詩吟前往新加坡、印尼經商致富,於民國21年(1932)間,斥資30,000銀元建屋。於95年被列為縣定古蹟。

陳詩吟洋樓原本模樣(摘自金門觀光旅遊網)

陳詩吟洋樓上部

目前整修中

IMG_20220704_172000.jpg

IMG_20220704_172016.jpg

奎閣

奎閣,金門人稱『魁星樓』,又名奎樓或八卦樓,祭拜魁星,魁星是中國五文昌之一,由於金門以前不屬縣,不可以建孔廟,為了讓金門由子弟參加科舉考試前,有一個祈求考運的地方,後浦鄉賢、曾得過「貢生」功名的林斐章倡建,獨資捐銀千兩,於清朝道光16年(1836)在後浦塗山頭(現今的陳詩吟洋樓旁)興建一座的樓閣建築,供奉魁星爺;精巧古樸至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的歷史,曾在民國44年及52年兩次重修,但卻不改原貌,列為縣定古蹟。

奎閣是一棟二樓三簷正六角形建築,整體結構採凸顯簡潔明快的木結構技術,映照著這幢文教建築的質樸。每年考季來臨,都會舉辦一系列的祭拜活動,祈求考生都能心想事成,金榜題名。

IMG_20220704_172105.jpg

IMG_20220704_172038.jpg

邱良功母節孝坊

邱良功的母親許氏,是清朝振威將軍邱志仁之妻,在邱良功滿月不久,父親邱志仁就與世長辭,當時年紀尚輕的許氏,辛苦地把剛滿月的邱良功撫養長大。

邱良功成年後投身軍旅,從基層軍人累昇至將軍,嘉慶十四年邱良功升任浙江水陸提督後,奏請皇帝表揚母親許氏,獲仁宗皇帝嘉許,誥贈邱母為一品太夫人,並建坊表彰其守節撫孤教子之功。

這座牌坊建於西元1812年,以高級的花崗石與青斗石建造,細膩的雕刻記錄著邱良功功成名就返鄉的情節,還有名人題刻的對聯,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IMG_20220704_173644.jpg

靈濟古寺

靈濟古寺原名觀音亭,相傳肇創於唐代牧馬墾拓時期,係金門第一古剎,宋景炎二年修葺,後毀於元代,明永樂、萬曆、天啟數次擴增。清道光四年(1824年)12月間,廛舍失火延及寺亭,佛殿內忽湧靈泉引灌,寺乃無恙,後由地方人士倡議重修,於是改名靈濟古寺,以記這段「靈泉普濟」之事。民國五十三年,釋惟德主持鳩資修建,二樓增建鐘鼓樓而成今日之規模。

IMG_20220704_175834.jpg

模範街
紅磚拱廊建造的街屋,橫豎排列整齊,連續的單拱拱圈如藝術般演示建築之美,實屬建築之典範,故稱作模範街;在這裡有許多店家進駐,除了著名的燒餅,還有許多伴手好禮能夠在模範街購買。

IMG_20220702_20084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