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220703_102432.jpg

繼昨天走完太武山後,今天打算繞一繞太武山周邊的金湖鎮與金沙鎮。以下景點說明皆摘自金門旅遊網~

騎車前往金沙老街的途中,首先看到瓊林的一門三節坊。

瓊林的一門三節坊,位在金湖鎮瓊林村外西郊的古官道上,是金門僅存的三座清代牌坊中,故事最淒絕的。這座建於道光11年(1831)石造牌坊,看似風光的榮耀象徵,背後卻是一門3位寡婦的辛酸故事。現已被列為縣定古蹟。
清道光年間,瓊林人蔡仲環的妻子陳氏,29歲時夫死守寡,但她一手操持家務,辛苦地撫養幼子芳桂、尚聞、及遺腹子尚神長大。後蔡尚聞娶斗門陳文心之女為妻,沒想到陳氏21歲的時候,蔡尚聞就過世了,也步上婆婆的守寡之路。不料,三子蔡尚神娶了汶水黃志傳之女為妻後,也於黃氏29歲時過世,讓黃氏也成了寡婦;但蔡氏一門寡婦卻堅貞守節,勤儉持家,到晚年苦盡甘來,陳氏五代同堂,兒孫八十餘人,有司乃報部建坊表彰。
瓊林一門三節坊是以泉州白石與青斗石建構而成,石柱上刻有官員所題之對聯,字字淒美,道盡婆媳三人守節的冰霜傲節。(摘自金門旅遊網)

IMG_20220703_091424.jpg

IMG_20220703_091501.jpg

IMG_20220703_091551.jpg

接著,來到金門規模最大的古厝聚落---瓊林。

IMG_20220703_094631.jpg

位於金門島中部的瓊林,居民以蔡姓為主,這裡是金門規模最大的古厝聚落。過去因為人才輩出,仕途上有輝煌的成就,明熹宗御賜里名為「瓊林」,在當時只要有人中進士,就會建造一座宗祠,所以在瓊林大大小小的宗祠就有6座之多,號稱「七座八祠」,包括已被列為國定古蹟的蔡氏家廟(大宗)、六世竹溪公宗祠、十世柏崖公宗祠、六世樂圃公暨十世廷輔公宗祠、六世前庭房宗祠、十一世榮生公宗祠、十六世蔡守愚宗祠等,可說是金門島上宗祠最多的聚落,其中蔡氏家廟為瓊林聚落裡向心之地,也是聚落大姓-蔡氏家族的榮耀,家廟後牆鑲上的風獅爺,是許多人前來尋覓的熱門景點,目前也被列為古蹟。(摘自金門觀光旅遊網)

IMG_20220703_102953.jpg

IMG_20220703_092403.jpg

IMG_20220703_092552.jpg

IMG_20220703_092729.jpg

IMG_20220703_092837.jpg

IMG_20220703_094841.jpg

IMG_20220703_093649.jpg

IMG_20220703_093843.jpg

IMG_20220703_094122.jpg

IMG_20220703_094211.jpg

花磚牆
花磚牆是瓊林聚落的新藝術景觀,位在瓊林保護廟戲台後方民房牆面,是在地藝術家-吳鼎信與社區住民們,一同以傳統磚土窯燒製成的花磚拼貼於牆面而成,金門縣花木棉花的模樣栩栩如生,四季盎然!(摘自金門觀光旅遊網)

IMG_20220703_093808.jpg

IMG_20220703_102430.jpg

IMG_20220703_102503.jpg

參觀完瓊林聚落後,繼續前往馬山觀測站,途中經過一造型獨特的據點---馬山三角堡。

位於金沙鎮的馬山三角堡又名「無敵堡」,與廈門角嶼距離僅約2公里遠,故為金門東北角相當重要的防禦據點。

馬山三角堡自西元2012年整修完成,三角堡外觀漆上可愛的乳牛花紋配色,吸引許多遊客前往拍照,成為社群打卡熱點;當然也別錯過堡壘上方設置的趣味小迷宮,相當受大小朋友的歡迎。

IMG_20220703_105812.jpg

IMG_20220703_110027.jpg

IMG_20220703_110031.jpg

接著,便來到了馬山觀測站。

位於金沙鎮的馬山,距對岸的角嶼僅2,100公尺,退潮時更只有1,800公尺,是金廈兩岸最靠近的據點,在過去是觀測對岸海上活動的軍事要塞,有「天下第一哨」之稱。

進入觀測所大門後,會通過一段的戰備坑道,坑道內設有槍堡等軍事設施,天候佳時福建的鴻漸山清晰可見,讓過去的軍事印象重現眼前,成為熱門的觀光景點!

IMG_20220703_110604.jpg

馬山播音站
位在進入馬山觀測所路旁的馬山播音站,與古寧頭北山播音站相同,是對大陸心戰喊話的第一線,在地人俗稱為喊話站。已故歌星鄧麗君,也曾二度於馬山播音站向對岸廣播。隨著時代的變遷,心戰喊話現在已經沒有必要,只偶爾會播放流行音樂及台語歌曲。

IMG_20220703_112658.jpg

IMG_20220703_110755.jpg

IMG_20220703_111026.jpg

馬山觀測所

IMG_20220703_112511.jpg

IMG_20220703_111617.jpg

IMG_20220703_111633.jpg

參觀完馬山觀測所後,打算去逛逛沙美老街打打牙祭,途中,被廟前的倒影所吸引,原來是縣定古蹟---龍鳳宮。

龍鳳宮初建於明神宗萬曆三十九年,原名「天妃廟」,奉祀天妃媽祖,廟前即是渡口。
1949年國軍進駐金門時,將海岸邊另一座廣澤尊王廟宇拆解,建材移作建構軍事工程之用,原供於該廟的廣澤尊王神像移駕天妃宮並祀後改廟額為「龍鳳宮」。
龍鳳宮基本格局為二進式廟宇,主體建築依序為廟門(含戲台)、左右前突歸、拜亭、深井、外深并、正殿及左右後突歸。廟的基座高於前方廟埕約一公尺,將戲台包在廟
內、左右兩邊掛突歸都是龍鳳宮建築外觀上的幾項特色。另外,水車堵上的泥塑、剪黏等浮雕裝飾和彩繪、廟內各處吊筒、雀替、斗枬、裝魚座所作雕飾等,都是難得佳作,民國九十六年公告為縣定古蹟。

IMG_20220703_113656.jpg

IMG_20220703_113816.jpg

IMG_20220703_113908.jpg

龍鳳廟的偏門與正門垂直,在台灣很少見。

IMG_20220703_114104.jpg

前往沙美老街之前,途中又見西園鹽場指標,自然也不能錯過。

位於金沙鎮的西園鹽場帶領旅客了解將近700多年歷史的金門製鹽產業。場內圖文並茂展示金門鹽業的特殊之處,及鹽在金門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此外,園區內還有兩塊重要的碑文,分別是「清浯洲鹽場大使韓琮功德碑」及「永安橋碑」,見證了金門的鹽業發展,及西園重要的製鹽地位。

西園鹽場文化館將舊建築群空間再生成為眼前模樣,仍保留過去曬鹽的場地,讓旅客到此欣賞鹽田的美景,還可以來拍出獨一無二的美照!儘管製鹽業的高峰已不如以往,如今也以觀光的方式,展現它過去榮景。

IMG_20220703_115848.jpg

IMG_20220703_120333.jpg

IMG_20220703_115736.jpg

IMG_20220703_115941.jpg

IMG_20220703_120807.jpg

中午時分來到沙美老街外圍,該打打牙祭囉。

IMG_20220703_123155.jpg

還沒進入金沙老街,即可看到沙美摩洛哥式的頹屋與花牆造景

IMG_20220703_121800.jpg

IMG_20220703_121858.jpg

IMG_20220703_122005.jpg

中午時分來到金沙老街外圍,該打打牙祭囉。

沙美老街
沙美老街是金門最早形成的市街之一,舊稱八卦街,這裡曾是金門最熱鬧的地方,為當時駐島軍人採買生活用品、看電影的去處;如今仍然可以在沙美老街品嘗到許多傳統風味的小吃、感受傳統的樣貌。

相較於後浦或山外地區,沙美地區相對保存了更多道地的傳統與日常,老街上的許多地方仍然停留在三十年前的樣子;來到這裡彷彿時間倒流,斑駁的門面、磁磚製的招牌,還有許多傳承三十年的特色美食,像是口感酥脆的燒餅,或軍人熱愛的小吃-餛飩加料,和以古法製作的傳統糕餅們,讓饕客願意一再到訪沙美老街。

IMG_20220703_123552.jpg

IMG_20220703_131421.jpg

沙美摩洛哥
沙美摩洛哥是位於沙美老街的頹屋,走進沙黃色的頹屋建築彷彿置身在中東沙漠之中,大家來到這都說像是到了中東國家摩洛哥,充滿神祕異國風情,每個角度拍出來都超有fu,是年輕人們必訪的熱門打卡點!

IMG_20220703_131446.jpg

IMG_20220703_131603.jpg

IMG_20220703_131631.jpg

IMG_20220703_131700.jpg

IMG_20220703_132410.jpg

IMG_20220703_131738.jpg

IMG_20220703_132236.jpg

IMG_20220703_132136.jpg

IMG_20220703_131953.jpg

IMG_20220703_132007.jpg

在沙美老街吃完午餐後,繼續前往獅山砲陣地,欣賞砲操表演。

獅山砲陣地位在山后民俗文化村後面的獅山,是現存唯一的坑道式榴彈砲陣地,又名為震東坑道,取「威震金東」的意涵。

坑道全長508公尺,平均高度達4.6公尺、寬3.6公尺,相當寬敞。坑道於2011年轉化觀光使用,開放參觀內部戰備室、庫房、砲彈室、砲堡,牆面上刻有精神喊話與軍訓標語,保存了完整的陣地設施,尤其是823砲戰期間立下戰功的8吋榴砲,射程達17公里,威力巨大,可見當時戰況之猛烈。

如今戰爭的恐怖不再,獅山砲陣地著名的砲操表演,在遊客眼前演譯發射砲彈的流程,雖然已不像過去那般驚懾,但鏗鏘有力的答數與步伐,仍為參觀的遊客留下深刻印象。

IMG_20220703_141412.jpg

IMG_20220703_141449.jpg

IMG_20220703_141509.jpg

IMG_20220703_141637.jpg

IMG_20220703_141851.jpg

IMG_20220703_142029.jpg

IMG_20220703_142233.jpg

砲操表演...

IMG_20220703_143526.jpg

IMG_20220703_143344.jpg

IMG_20220703_143441.jpg

接著,來到山后民俗文化村。

來到金門,如果想看到完整的古厝聚落,一定不能錯過位在金沙鎮的山后民俗文化村!
這群建築完成於清光緒26年(西元1900年),為旅日僑領王國珍、王敬祥父子經商有成,號召族人闢建而成,佔地相當廣闊,包括16棟閩南傳統二進式建築,1棟學堂建築及1棟王氏宗祠共18棟,合稱為「十八間」。

這18棟屋邸全都依山面海,格局、型式、排列工整一致,整齊劃一,配合彩繪、石雕、磚雕、交陶裝飾,精緻的建築風貌,展現傳統建築的工藝技術,更藉由四周隘門防禦,形成嚴密自衛空間,以防盜匪侵襲,說是金門閩南建築的代表作也不為過。

IMG_20220703_144348.jpg

IMG_20220703_145044.jpg

IMG_20220703_145543.jpg

IMG_20220703_150903.jpg

IMG_20220703_145822.jpg

IMG_20220703_150801.jpg

離開山后民俗文化村後,來到船型堡。

「船型堡」(E-037)位於金沙后扁湖山灣海濱,堡高三層,地下有坑道連接左右側伏地堡,因碉堡外觀宛如一艘戰艦而得名,又被稱作「湖山堡」;船首朝岸上,呈現大船上岸的有趣景象,曾經支援寒舍花(E-034)和后扁(E-042)上下兩個據點,是有欺敵作用的碉堡。

卸下防衛作用的船型堡,前方有多達三層的軌條砦,十分吸睛,這樣造型奇特的碉堡,是金門地區少見的軍事據點,也是許多旅客會紛紛尋覓的景點,堡內「與戰地共存亡」精神標語,更展示軍人同島一命的辛勞與堅毅。

IMG_20220703_151713.jpg

IMG_20220703_151732.jpg

IMG_20220703_151933.jpg

IMG_20220703_151942.jpg

IMG_20220703_152057.jpg

睿友學校建於1934年,為赴新加坡發展的陳睿友先生發跡後,委託同宗陳德幸先生在碧山故里興建睿友學校,校園佔地20公畝招募周邊聚落子弟免費就學,造福鄉梓。

學校建物正面仿西洋巴洛克建築形式,高大比例的山頭,十分華麗。山頭上有國旗及國民黨旗、印度警察及樂儀隊、花草及鶴的泥塑主題,充滿巧思。現為碧山東店社區營造協會經營,規劃為藝文展示空間,民眾到此也可租借自行車和四輪協力車,沿著小徑漫遊聚落,尋找由繪本家劉瑞琪(Wawa)與村內志工、學童攜手完成10幅精美彩繪,享受悠閒時光。

IMG_20220703_153155.jpg

八二三戰史館建於西元1988年,正是「八二三砲戰」30週年,戰史館外觀為綠色瓦片配上鮮紅圓柱,為一古典中式建築。

戰史館正門兩側為國軍將士忠烈錄,牆壁上鐫刻有587位戰役期間殉職官兵的名字,為英勇的事蹟作歷史見証,左側展示F86軍刀機、155毫米加農砲,右側則停放在海陸間穿梭自如的兩棲登陸運兵車、M-24輕型戰車,讓人能夠想像當年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的壯盛情景,展現八二三砲戰始末,與全體軍民精誠團結的英勇表現。

館中分為多個展示區,透過圖片、模型等不同的展示方式,讓遊客更能了解砲戰時的猛烈程度及歷史過程,亦設有「震撼劇場」體驗區,供遊客體驗砲火來襲的天搖地動。

IMG_20220703_161421.jpg

IMG_20220703_162706.jpg

IMG_20220703_162827.jpg

太湖遊憩區包含太湖、中正紀念林、榕園、俞大維先生紀念館、八二三戰史館等,佔地約45公頃。
原名「黃龍水庫」的太湖,為金門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供應金湖地區的民生用水及農民灌溉水源,廣闊的湖面氣勢雄偉,隨風而起的漣漪總是那麼吸引過往行人的目光,湖中有三座島,棲息著許多鳥類,周邊也是可愛水獺的出沒地。

IMG_20220703_164447.jpg

IMG_20220703_164733.jpg

IMG_20220703_164840.jpg

峰上巡檢司

位於金湖鎮的峰上巡檢司,是明朝時期江夏侯周德興為抵禦倭寇興建而成的防禦據點,為金門5個巡檢司城之一,目前大家看到的樣貌是西元2013年整修後的景象,因為其特殊的城門造型,成為熱門的社群打卡景點,許多人也稱它為「金門小長城」。

明朝時期倭寇氾濫,時常侵犯中國沿海地區,明洪武二十年間,明太祖朱元璋便推派江夏侯周德興以兵力進駐福建沿海,大設海防據點,在當時金門島上共興建了5座巡檢司,分別為田埔、官澳、陳坑、烈嶼及峰上等地,但以上這5座巡檢司皆於滿清康熙二年時,在金門遭清軍攻陷實施海禁政策後,而遭到破壞。

IMG_20220703_170528.jpg

IMG_20220703_170705.jpg

IMG_20220703_171144.jpg

峰上天后宮

位於金門峰上的天后宮,地理位置屬風水學上的「蜂穴」,傳說用來雕刻媽祖聖像的神木原本是海上的三段漂流木,分別被三地居民撿拾,即為大媽、二媽、三媽;但因媽祖不願被拆為三地,因此被合祀奉於峰上天后宮,而以祥光普照三地。
相傳峰上村位於「蜂穴」上,多蜂之故,使得鄉民認為透過祭祀蜂穴之蜂的儀式性過程方能安頓靈穴而能安定居存。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聖誕祭典,該廟都會推出「祭蜂」的儀式,「祭蜂」是峰上天后宮廟會最獨特的活動,全村居民皆會共同參與,天后宮主委黃奕添表示,搶到鴨蛋意味著會帶來好運,紅粿拿回去餵食禽畜,則可保佑六畜興旺,而凹圓則象徵金錢、財運。

IMG_20220703_172010.jpg

IMG_20220703_172212.jpg

天后宮的側門與正門也是垂直設計。

IMG_20220703_172238.jpg

面海的天后雕像。

IMG_20220703_172619.jpg

IMG_20220703_172647.jpg

今天順時針參觀完金沙與金湖的景點,明天續遊金門島上的另兩個鄉鎮---金城與金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