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點左右下樓退房,之後,開車前往東港碼頭,準備搭船去小琉球逛逛。
查了網友的推薦,若是單日往訪小琉球的話,車停東港漁會停車場最為划算,停車費以次計價,一次只要40元,但不能停過夜就是了。
0830左右停妥車走到華僑市場時,一個販售船票與摩托車租借的掮客迎面走來,談妥了價錢後,他領了我們前往碼頭候船,我們將搭0900的泰富航運二刷小琉球。
早上起床時,從飯店俯瞰東港市區,空氣好像不怎麼好耶。
東港漁會停車場,離碼頭很近。
東港漁會停車場旁的華僑市場,是採買漁貨的好地方。
泰富航運的搭船處,摩托車也可以上船喔,但有數量限制。
0900準時開船。
下船後,先去取摩托車,準備開始環島囉。太陽很大耶...
ㄊ
小琉球不大,據說環島公路一圈只有10K,隨便繞囉。
首站來到旭日亭...看著大海,壞情緒也跟著消散了。
小琉球上的廟宇還真不少呢?有廟就拜一下吧!供奉金都元帥...
接著,來到小琉球另一個有交通船來回東港的大福漁港。
正好遇上有交通船抵達,而且,有大型遊覽車前來接送旅客。
大船入港囉。
天氣實在很熱,在尋找剉冰店的同時,來到了小琉球信仰中心---碧雲寺。
碧雲寺位於琉球嶼的中心,興建於1736年,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主祀觀音菩薩。鄉民無論婚嫁擇日,吉凶卜卦等事,均前來請求觀音佛祖指引,是全鄉的信仰中心。西元1980年,已故總統蔣經國先生因視察鄉政抵達琉球鄉,曾親臨此廟,並捐獻香油錢一千元,而讓該寺聲名遠播。(摘自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官網)
碧雲寺下方設有木棧道可觀賞竹林生態濕地,漫步其間,陽光自樹縫間灑落,一片清爽,夜晚點點燈光投射下,片片竹林伴隨潺潺流水,隨風搖曳作響,蛙鳴聲此起彼落。(摘自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官網)
竹林生態濕地出口是聖后宮...
聖后宮原名聖安宮,最初主祀天上二聖母及杰府千歲,民國初年建廟,發起人為黃醮與黃明海,民國八十六年十月二十八日,由黃坤玉委員率眾信徒至馬鳴山鎮安宮迎請耿府千歲回宮膜拜,由於廟體年久失修又有漏水現象,天上二聖母與杰府千歲服飾因而受濕損壞,六十九年年底召開信徒大會決議重建,並請東港林銘銓先生設計建廟工程圖,七十年恭請馬鳴山鎮安宮徐府千歲、碧雲寺觀音佛祖及天上聖母共同鑑圖,三月十八日前往朴子配天宮恭請天上大聖母、嘉義笨港口港口宮恭請天上三聖母回琉球供奉,同年三月廿三日正式動工,興建期間上蒼賜名為「琉球鄉聖后宮」,歷經八年時間,聖后宮於七十八年農曆九月二十四日完成,並舉行入廟登座大典。(摘自官網)
福祿雙全,肯定要來張合照的啊。
接著,來到第一個付費景點---烏鬼洞。一票可暢遊烏鬼洞、山豬溝與美人洞三個景點。
烏鬼洞,又稱鬼界厝,是位於臺灣屏東縣琉球鄉天福村的珊瑚礁岩洞,為1636年拉美島事件小琉球社人的躲藏與罹難處,亦是當地觀光景點,曾被誤會是黑奴所居。
對於烏鬼洞的訛傳,直到曹永和以金關丈夫、國分直一的考古發掘切入,綜合烏鬼洞的相關傳說,再以荷蘭歷史文獻來釐清「烏鬼」是指何者,寫成〈小琉球原住民的消失:重拾失落台灣歷史之一頁〉於1994年4月的「平埔族群學術研究學術研討會」發表後,才還原當時荷蘭人的征伐歷史。[3]
曹永和依照荷蘭文獻中提到金獅島人與馬卡道族放索社語言可通,認為琉球社人可能也是該族[1]。而劉益昌以清代對小琉球相關文獻記錄,並未有平埔族支社在此生活,認為可能是獨立原住民族系,並建議將珊瑚礁岩的烏鬼洞列遺址保存[4]。(摘自維基百科)
烏鬼洞入口。
鑽烏鬼洞還真的是考驗身形呢?!
園區內的其他濱海步道,也非常有看頭。
回到園區出口前看到有賣冰的商家,自然要消暑一下。
走出烏鬼洞園區後已近午,便選擇在烏鬼洞出口的商家填肚子,之後,繼續前往山豬溝。
山豬溝 Wild Boar Trench
此溝據云山豬出沒而得名,又傳往昔有一隻山豬精潛修數百年,已可隨意變化成人形。有一天,天上仙女下凡到海邊沐浴,將衣衫放置於岸上,山豬精發現了,暗地將仙女的衣衫竊走,仙女完浴,找不到衣裳,無法升天,只好隱入樹林中哭泣,山豬精脅迫求婚,仙女佯為應允,等山豬精交還衣服後,穿好衣裳昇天而去,從此山豬精終日相思嚎啕,最後為情而憤死,於是後人就把這個山溝稱為山豬溝。(摘自小琉球旅遊資訊網)
大熱天走這山豬溝步道,幾乎都曬不到太陽,真好。
山豬溝的景點也都相隔不遠,算是輕鬆愉快的親子步道。
離開山豬溝後,來到杉福生態廊道,是舊時的砲兵據點。
順著環島公路,終於來到第三個付費景點---美人洞。
美人洞為小琉球著名的風景區之一,位於琉球嶼的東北角,為鄉公所於民國四十六年時所闢建,主要以珊瑚礁岩所構成,沿途美景連連,約有二十餘處礁岩洞穴,包括有天外天、蝙蝠洞、一線天、望海亭及仙人洞等景點,草叢間還有臭鼬及玄鼠出沒,登上居高處還可遠眺海天一線的蔚藍景緻。(摘自玩全台灣民宿網)
美人洞有兩個遊覽區,先逛第二遊覽區。
走回美人洞第二景區入口時,工作人員說:海龜來了,趕快下去看。
一群人對著近海指指點點,煞有尬事似的,只是我們完全看瞴。
沒緣分看到海龜,只好繼續參觀美人洞的第一遊覽區。
參觀完三個小琉球的付費景點後,該去看看小琉球最顯眼、最著名的地標---花瓶岩了,此地聚集的遊客果然最多。
花瓶岩(或稱花瓶石)為小琉球最顯眼、最著名的地標。常可以在各式介紹小琉球的摺頁中看見它的影像。本景點位於靈山寺前海岸邊,正位於白沙觀光港出入船隻的航道旁,目標十分明顯,且鄰近港邊,相距僅約短短三百公尺,因此常成為觀光客必遊與攝影留念的景點。而且隨著太陽光影移動與四季更迭,花瓶岩也會跟著展現不同風貌,可謂變化萬千。
花瓶岩其實是一塊珊瑚礁岩,因地殼隆起作用而抬升於海面上,又因長期受海水差異性侵蝕,而形成頭大身小的外觀,類似花瓶的特殊造型,加上岩頂上長滿了臭娘子與盒果藤等植物,看起來如同插著花草的花瓶,因此取名為「花瓶岩」。在花瓶岩周圍,還可以看見海面下新形成的珊瑚裙礁,證明琉球嶼目前仍受到地殼隆起作用影響中。如今對照幾十年前所拍花瓶岩舊照,隱約發現花瓶岩正面臨與野柳女王頭一樣的窘境,即頸部變小了,這是不可逆的結果,因此為保護此珍貴地景免於被過度破壞,呼籲遊客宜保持距離,可遠觀、不宜近玩花瓶岩。(摘自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官網)
繞島一圈後,因為還有點時間,打算再去看看白燈塔。
最後,選擇龍蝦洞作為小琉球之旅的最後一個點,因為<飢餓遊戲>曾來這拍攝才知道它的。
龍蝦洞位於小琉球的東北方,為一處遍布壺穴及海蝕溝的珊瑚礁海岸地形,這裡的壺穴壺口呈現圓型,與其他地方相異的是底部因溶蝕作用及再沉澱作用導致,而變得相當平坦,且壺穴中並無小石子等研磨工具。受海水侵時的海蝕溝,因沿著海岸較為脆弱的部分進行侵蝕所產生,龍蝦洞的海蝕溝相當發達,海浪進入海蝕溝內時,聲音非常宏亮且壯觀。(摘自玩全台灣民宿網)
下午四點左右回到碼頭,還了摩托車後,逛了一下碼頭周邊鬧街,並買了當地知名麻花捲以及蔥油餅嚐嚐。下午四點半,搭上泰富的交通船回東港。
之後,繼續驅車前往恆春的墾丁假期住宿。
晚間,到恆春鬧街上覓食,並逛逛恆春古城內的北門。
天色晚了,明早再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