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佳陽,由登山口至山頂的落差將近一千八百米,腿若沒發抖還不容易踢上去呢!這次會再來,無非爲了實現對兒子的承諾。



有了閂山凌晨出發的經驗,與內人商量後,決定還是援例。一點半鬧鐘響起,喚醒了家人,雖然大家都一臉倦意,但都還算配合。兩點二十分由家裡出發,略冷,還好沒有下雨。五點五十分抵達環山部落入口,停妥了車,稍做整裝後便出發。孩子們對於此行都很興奮,兩個都迫不期待想領路,見有叉路便問:怎麼走?回說:沿著大路走就對了。之後,我便悶著頭等著GPS定位,怎料,再次抬頭時,又走到了去年九月初次造訪時的錯路。


走回熟悉的水泥路,去年造訪時的影像又再次浮現,只是兩旁的梨樹都禿了。跨過四季蘭溪吊橋,不再有初訪的猶豫,一切都按照記憶進行著。來到3.1k登山口時,時間已來到七點三十分。 岀發前,決議走在一塊,所以對講機也沒帶上,我想之前的我,總是存了點私心。


4k前最嗆,距離雖然只有九百公尺,但落差卻高達五百公尺。過了以後,隊伍稍微分了兩組,但總維持在呼應得到的距離。十點時,抵達了塞良久營地,在此大休。估了一下時間,中午前應該可抵志佳陽基點峰。


過了7.1k里程指示牌,小徑以及兩旁的矮箭竹上已出現殘雪。甚深,直接踏入不僅會滑,褲管與鞋也會濕,不過似乎沒人想取出冰爪。越往上行,積雪越多,整條小徑幾乎完全被雪封住,只好改走箭竹間。越過了第一個假山頭,來到了7.3k的瓢箪山屋。瓢箪池旁﹐一抹的白雪積在池邊,像極了水汪汪大眼上的白眉。


內人說:先上基點峰吧!回程再來此休息。小孩們卸下了背包,準備挑戰最後一段登頂之路。將近正午,終於摸到了可親的三角點。吃著我帶上來的棗子與柑橘,解了一身的渴;揚起了<米蟲山集>的大旗時,小孩們笑得可甜了。休息過後,內人催促著我們趕快上<志佳陽>最高峰,看著大夥已滿足的表情,便宣布今天登頂活動到此為止,回瓢箪山屋吃午餐﹑堆雪人吧。對於沒上最高峰,小孩們一點都不在意,因為到基點峰就算<百岳到手>啦。


行前,估計山頂仍有積雪,該帶的裝備一樣也沒少。下至瓢箪池時,取出了防水手套,堆起了雪人﹔小孩們打起了雪仗,享受了他們該得的快樂童年,感謝今天老天爺賞了我們一身的春陽。下午一點半,內人說:該下山了,不然會摸黑。小孩們這才心不甘﹑情不願地丟下了手上的雪球。而今天的志佳陽,還是我們一家獨享。


小孩們雖然腿短,下山速度也不慢,下午三點多,我們已經回到了3.1k的登山口。卸下了背包,掬了滿手清水,抹盡一臉的疲憊。內人估了一下時間,五點前應該可以回到車上,因此,取消了今晚入住環清宮的計畫,我則表示贊同。


在南山享用了晚餐,之後,一路順暢,晚上九點半前已回到台北的家。


經歷了十八小時的長征,雖然下車時腳還會抖,但內心卻是無比的滿足。


四季蘭溪吊橋



3.1k登山口



賽良久營地




過了7.1k開始看到積雪



7.3k瓢箪山屋叉路前



瓢箪山屋與瓢箪池



志佳陽基點峰






回瓢箪池堆雪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