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星期六﹑日總是排滿了行程。某日回老家,母親大人一見面便說﹕星期天要掃墓,記得要早點回來。看了一下日子,還好,那一天沒報名任何活動。
祖先從乾隆時期便來台墾荒,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陳氏,除了在北投有一間宗祠外,另外,各分枝也散居各地,據說,陳氏宗親在北投﹑士林的勢力,足以讓兩席市議員當選。
每年的清明節,固定會到祖父這一支系的家廟掃墓。而再上溯一層的宗親更是枝繁葉茂,每年輪一家主祀,準備供品與香燭,並選定一吉日,通知族內各家派人祭祖掃墓,也藉此聯繫情感。族內至今仍有些公產,每年收有許多租金,交給當年的主祀家庭使用,據說,有的家庭需要輪一百多年才領的到這份錢呢?!
家廟,位於陽明山第一公墓,正對台北市區,景觀頗佳,一堂哥戲稱﹕應該來此造屋。停妥車後,途經許多先民墓園,多是蔣中正題﹑謝東閔題,抑或是李登輝題等高官先進本人或家屬的身後地。而我們這平凡家庭,之所以能同列寶地,據說可能是以前第一公墓這塊地屬我們陳家所有,之後,被國民黨政府徵收,而家廟可能早已存在所致。
原定八點開始掃墓,六點多即有親族長輩抵達,我們雖然也早到,不過,只剩下聊天打屁的份了。等到所有宗親家庭到齊,主祀者吆喝大家焚香祝禱,祈求先祖保佑後輩平安。燒完金紙﹑銀紙,分食了鴨蛋與紅龜稞,便結束了此次的祭祀活動。午間,由主祀辦桌,邀請宗親飽餐一頓,順便聯絡感情。
沒參加中午的餐會,一祭完祖便直接下山回家,途經新民路時,見一妙齡女子著無袖上衣在跑步,此時太陽正焰,心裡頗為佩服。車才行過逸仙國小,又見兩位五十歲左右的男子並肩跑步,方向仍是上山,唉!是不是該見賢思齊了呢?!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