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連假的第一天塞車嚴重,早上約莫八點出門,下午一點半才抵達嘉義中正大學,原本希望當天就能搞定孩子宿舍的搬家問題,無奈,上一位住戶還沒有搬離,只好端午連假的最後一天再來。
既然已來了嘉義,不如挑個還沒去過的鄉鎮走走,濱海鄉鎮---布袋因而中選。
布袋鎮是一個位於臺灣西南沿海的鎮,隸屬於嘉義縣,涵蓋土地面積約62平方公里,為一典型漁村聚落,近年來因高跟鞋教堂及好美里彩繪村等觀光資源帶動本地區產業轉型,嘉義縣政府亦有意推動布袋商港轉型成遊艇港。布袋商港亦提供台灣本島前往澎湖縣的定期船班(冬季停航),本鎮之高跟鞋教堂為知名觀光景點。(摘自維基百科)
傍晚四點左右來到布袋的瑞恒行館,今晚在這打尖。
瑞恒行館是間民宿,由一對熱情的年輕人管理,提供了許多免費小點心與飲料,而且,還有腳踏車喔。
安頓妥當後,騎著民宿提供的腳踏車,打算先往高跟鞋教堂逛逛。
民宿距離高跟鞋教堂約一公里,過布新橋後,首先看到的是熱鬧的布袋漁市場,打算參觀完高跟鞋教堂後再來打打牙祭。高跟鞋教堂前,有一間規模很大的武聖宮,下車拜一下。
在武聖宮,即可看到高聳的高跟鞋教堂,當然要放閃一下囉。
高跟鞋教堂
繞完高跟鞋教堂休憩園區後往回騎,來到布袋漁市場。
芋泥餅似乎很有名,漁市場週遭有不少攤位在賣,口味還不錯。
這麼熱的天氣,吃冰也是一定要的。
接著,繞一下海岸。
回民宿還車後,到民宿主人推薦的太平路買晚餐,他說:今天有小夜市。果然,規模很小。
隔天早上,到附近的洲南鹽場參觀。
布袋漁、鹽產業盛行自清領時期,漁鹽滿布袋是過往美麗的榮景,西元1824年洲南鹽場闢建,帶動臺灣鹽田的「白金歲月」,經時代演進,臺鹽食鹽由自產轉為進口,民國91年(西元2002年)臺灣「天日曬鹽」畫上休止符。
為重現布袋豐富的鹽田文化,布袋嘴文化協會以「快樂鹽田心鹽村」為願景,並以「環境教育/活動產業」為永續經營策略,將鹽田生產、生活與生態結合,讓曾經廢曬6年之久的洲南鹽場重現生命,使兼具文化、觀光、教育功能的鹽田再次啟動,讓遊客用雙手雙腳親自體驗鹽場的老靈魂與新魅力。
「洲南鹽場」是一塊「文化鹽田」,而緊鄰的新厝仔社區(含龍江、新厝里)是「文化鹽村」,正好可以從人文與日常生活的角度,來呈現布袋鹽業的歷史縱深、地方脈絡與生活情境。
謝鹽祭--過去鹽工們在重要節日會準備祭品拜鹽田,感謝天地與眾神保佑鹽產豐收,民國97年(西元2008年)起,洲南鹽場於每年年末舉行謝鹽祭表達對土地的感謝,結合傳統產業文化,形成當代重要的文化節慶活動。 (以上摘自交通部觀光局官網)
聽民宿主人說:洲南鹽場有專人導覽,我們可能來早了,整個園區都沒人。太陽這麼大,難怪能曬鹽。
唯一能遮陽的地方,先看看鹽場解說。
一旁即是曬鹽場。
鹽場內有許多生態池,吸引許多鳥類駐足。
天氣熱不宜久曬,改去日月潭吹吹潭風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