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210514_110854.jpg

前陣子,林老師曾趁我南下嘉義看兒子之際,獨自前往位於士林的芝山岩與士林官邸參觀,想著自己也好久沒來了,不如趁有空時再去更新一下記憶。沒想到,此行完全顛覆了我殘存的印象,收穫頗豐。

芝山岩臺北市士林區石角的獨立砂岩小山丘,位於台北盆地北側邊緣,為地勢北陡南緩的單面山,標高約51.5公尺,面積約10公頃,當地人也稱此山為「圓山仔」。大量福建漳州移民在18世紀移居該山丘附近的台北八芝蘭(今士林區),而芝山岩的名稱原取自附近的芝蘭街,而被稱為「芝蘭山」,後來因其山丘之風景很像漳州的芝山,故改稱「芝山岩」[1]。除此,一般來說,該地名命名方式與山頂上的芝山巖廟宇也有很大關係。(摘自維基百科)

由於肺炎疫情越來越嚴重,搭公共交通工具有點風險,因此打算直接走路前往,google了一下距離約6~7km,就當是在運動吧。

途經忠誠公園...

IMG_20210514_105206.jpg

芝山岩的步道地圖...

IMG_20210514_110143.jpg

芝山岩的步道四通八達,出入口也很多,今天從雨聲街的名山里里民活動中心旁進入,立即看到了芝山岩義塚的解說牌,也看到錯落的墓碑群。

IMG_20210514_110031.jpg

IMG_20210514_110143.jpg

逆時鐘沿著完善的步道來到市定古蹟---惠濟宮牌樓,主祀開漳聖王。

芝山巖惠濟宮,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名山里、芝山岩上的廟宇,合併自祭拜觀音的芝山巖寺、祭拜開漳聖王的惠濟宮、祭祀文昌帝君的文昌祠,為市定古蹟,亦被視作臺灣現代化教育的發祥點。(摘自維基百科)

IMG_20210514_110626.jpg

踢石階上行,還好坡度不陡。

IMG_20210514_110658.jpg

石階旁,有觀音像以及十八羅漢像雕刻。

IMG_20210514_110835.jpg

IMG_20210514_110857.jpg

繼續上行,來到芝山岩隘門,想想這清道光時期的漳泉械鬥遺跡,我的祖先應該也有參與。

IMG_20210514_111015.jpg

IMG_20210514_111413.jpg

惠濟宮到了,不過,廟體目前正在維護中。

IMG_20210514_112719.jpg

IMG_20210514_112609.jpg

進入惠濟宮需實名制留下紀錄,今天是非假日,香客寥寥無幾。趁此機會了解<開漳聖王>的來歷,雖然我的祖先來自當時敵對的泉州,也終於明瞭台灣為何會有這麼多奉祀古代將軍的廟宇。

IMG_20210514_112409.jpg

IMG_20210514_112057.jpg

惠濟宮旁有往石頭公的指標,去看看吧!

IMG_20210514_111619.jpg

循指標上至高點後,看到了聖祐宮(石頭公)的指標,循指標下行至雨聲街時,即可來到聖佑宮。

聖佑宮石頭公的歷史,從廟前廣場邊的石碑「芝山巖聖佑宮石頭公記略」上,可得知約三百多年前的明、鄭時期就已存在。過去,此地石頭公並沒有建廟,僅有一小祠簡單祀之,雖規模不大但參拜信徒絡繹不絕。尤其是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日為石頭公千秋,前來祭拜、祝壽的信眾將小廟擠得水洩不通,廟方也會搭起棚架、擺起供桌,讓眾多的供品有地方可以放。目前大家看到的聖佑宮是西元2002年重建,採全石材建築。(摘自保庇NOW關官網)

IMG_20210514_113538.jpg

IMG_20210514_113628.jpg

聖祐宮(石頭公)的屋頂...巨石可能在紅色鐵皮屋頂之下,當時並未特別注意,所以也沒見著。

IMG_20210514_113904.jpg

時近正午,沿至誠路二段覓食與解渴,之後,又走回惠濟宮牌樓。上午走了芝山岩步道地圖的上半部,飯後繼續走走下半部。

IMG_20210514_121532.jpg

首先,來到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的古探坑展示館,可惜,展示館只有在假日開放。

IMG_20210514_122316.jpg

接著,來到了百二崁步道口。沒想到,這裡跟日本人也很有關聯。

芝山巖也是與臺灣日治時期教育有重大相關的地點,被視為臺灣教育界的靈地、本島人教育的發祥地。臺灣總督府於1895年6月26日在芝山巖的惠濟宮後殿設立了芝山巖學務部,並於7月16日在芝山巖學堂開始授課,然而在隔年發生學堂六氏先生被殺害的芝山巖事件。事件發生後,在芝山巖的大樟樹下設置了六氏先生墓,並於1897年7月設立了伊藤博文親題「學務官僚遭難之碑」,每年2月1日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9][7]。另外,曾於1907年9月在惠濟宮的前庭舉行抗日份子簡大獅的歸順式[10]。芝山巖事件發生後,芝山巖學堂於1896年4月22日改制為國語學校附屬芝山巖學堂,同年6月1日又改制為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由於學校名聲響亮,學生甚至遠從新莊、桃園、大溪至此就學,直至八芝蘭公學校(今士林國小)在1904年完工後,芝山巖上的校舍才遷出[10]。(摘自維基百科)

IMG_20210514_123004.jpg

走上百二崁步道頂後,即可見芝山巖事件始末解說牌,以及史蹟與設施位置圖。

IMG_20210514_123343.jpg

芝山巖事件碑記

IMG_20210514_123311.jpg

IMG_20210514_123327.jpg

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IMG_20210514_123509.jpg

三百歲的老樟樹

IMG_20210514_123906.jpg

IMG_20210514_123724.jpg

大墓公(同歸所),埋葬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事變的死難者及咸豐九年(1859年)漳泉械鬥的無主孤魂。

IMG_20210514_123837.jpg

步道旁,仍可看到許多碑文與墓碑,讓我想起了不久前才造訪過的天狗岩。

IMG_20210514_123952.jpg

IMG_20210514_124051.jpg

接著,繼續沿步道來到芝山岩最高點。此處無基石...

感謝達人金川告知,今早去的芝山岩西側高點有一顆無名基石,待會兒去找找。

IMG_20210514_124247.jpg

IMG_20210514_124254.jpg

芝山岩的步道設施完善,既曬不到太陽又充滿史蹟,非常適合親子同遊。

IMG_20210514_124943.jpg

走往西側高點的途中,看到了大石巷與柱洞的解說牌。

IMG_20210514_125249.jpg

IMG_20210514_125418.jpg

來到西側高點時,果然在步道圍欄外的石頭上,看到了一顆無名基石。

IMG_20210514_130114.jpg

準備下山結束芝山岩之旅時,又在一步道口看到<太陽石的故事>解說牌。

IMG_20210514_130943.jpg

IMG_20210514_131011.jpg

這綠意盎然的太陽石步道,實在令人心曠神怡。

IMG_20210514_131656.jpg

就此告別芝山岩,並打算繼續前往離這不遠的士林官邸參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蟲 的頭像
    小蟲

    戀山的米蟲這一家

    小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