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20200517_155722.jpg

 今年再次更新台南與鹿港的記憶後,在這炎熱的初夏,打算搭捷運至艋舺逛逛這清朝時期的第三大城市。老城,少不了撫慰心靈的廟宇,信仰中心週邊也是該地最熱鬧之處,那就先從拜廟開始吧!

艋舺四大廟分別為龍山寺﹑清水巖祖師廟﹑青山宮以及台北天后宮。龍山寺位於捷運板南線的龍山寺站前,交通最為方便,因此,先從參觀龍山寺開始。 

十一點多出門,走出龍山寺站時已是午餐時間,龍山公園旁正好有素食餐館得以飽餐一頓,真好。餐後,便來到了龍山寺。

艋舺,今名萬華,為臺北市發源地,其最古老市街在紗帽廚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清康熙四十八年(西元1709年)陳賴章墾號請墾大佳臘,福建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而漸成聚落,當時平埔族人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蕃薯等農產品與漢人交易,時稱蕃薯市;而獨木舟在平埔族語言中之發音為Banka,漢人乃音譯為「艋舺」。

早年臺灣北部為一蠻煙瘴癘之地,俗諺「三在六亡一回頭」,環境十分險惡,漢人前來墾植時為求神佑,多攜帶家鄉廟宇香火以為庇護,後因漢人聚落漸增,三邑人士遂於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合資興建龍山寺,並迎請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來臺。龍山寺不僅是居民信仰中心,舉凡議事、訴訟等均祈求神靈公斷。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中法戰爭中,法軍侵占基隆獅球嶺,當地居民乃組織義軍,以龍山寺印行文官署,協助擊退法軍,獲光緒皇帝賜「慈暉遠蔭」匾額。

初創之龍山寺,規模雄偉,雕塑精緻,歷經嘉慶二十年(西元1815年)大地震重修,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暴風雨侵襲再行修築,至民國八年棟樑遭白蟻蛀蝕,當時住持福智大師率先捐出一生積蓄七千餘元,集資修復,奠定今日龍山寺之規模。民國卅四年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空襲摧殘,中殿全毀,惟觀世音菩薩聖像仍端坐蓮臺,寶相莊嚴;以往遇有空襲,居民皆以觀世音菩薩蓮座下為避難所,然此次空襲前夕,避難居民因不堪兇蚊肆虐紛紛返家,以致中殿受毀時無人受難,居民相信是觀世音菩薩庇護而奔相走告,此一神蹟更使得觀世音菩薩成為艋舺居民一大精神支柱。(以上摘自龍山寺官網)

龍山寺外

P_20200517_124242.jpg

P_20200517_130027.jpg

P_20200517_124351.jpg

龍山寺的防疫措施做的很好,信徒也很配合。

龍山寺主祀觀音佛祖,其他神祇也不少,很能符合不同信仰者的心靈需求。在此祈求疫情能儘早結束,大家平安健康。

P_20200517_125432.jpg

P_20200517_125349.jpg

P_20200517_125617.jpg

走出龍山寺,沿著廣州街往北行,廣州街是有名的攤商集散地,即是是正午大熱天,來此尋求溫飽的遊客還是很多,但經過華西街夜市時,可能時間還早的關係,感覺店家尚未開始營業而顯得冷清。

P_20200517_130456.jpg

此時天氣炎熱,還是躲到捷運站內避暑氣,參觀一下龍山文創基地好了。

P_20200517_133600.jpg

P_20200517_133744.jpg

P_20200517_133905.jpg

接著,前往剝皮寮參觀。

剝皮寮歷史街區(今康定路173巷)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北臨老松國小,東至昆明街,南面廣州街,西接康定路,為臺北市今日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臺北市政府於2010年3月29日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P_20200517_140917.jpg

P_20200517_141116.jpg

沒啥文化的腦袋中,一直以為<剝皮寮>跟娼妓有關,今天走這麼一遭,完全顛覆了我的想像。

P_20200517_141303.jpg

P_20200517_142615.jpg

P_20200517_142927.jpg

P_20200517_143145.jpg

巷子裡的許多展示因疫情關了不少,待日後疫情結束再來更新記憶。

P_20200517_142706.jpg

剝皮寮歷史街區出入口對面是東三水街市場,是當地重要的市集。

P_20200517_143852.jpg

繼續拜廟行程,靠著谷哥大神指引來到清水岩祖師廟。

艋舺清水巖,全名艋舺清水巖祖師廟,俗稱艋舺祖師廟,主祀清水祖師,位於臺北市萬華區。為一座受道教台灣民間信仰影響極多的佛教祖師廟。除主祀宋代高僧清水祖師外,並配祀天上聖母媽祖關帝君文昌君地藏菩薩至聖先師魁星星君福德正神等眾神祇。根據日本學者的研究,從艋舺清水巖分香所建的廟,計有新莊山子腳景美溪子口等。(摘自維基百科)

P_20200517_150040.jpg

P_20200517_152815.jpg

P_20200517_150202.jpg

再來是青山宮,牌樓上寫著<台北第一街>,可見這裡在當時的重要性。

艋舺青山宮,俗稱青山宮青山王宮青山王廟青山王館王爺公館萬華青山宮臺北青山宮,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貴陽街2段218號,現列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為肇建於1856年(清文宗咸豐6年)的民間信仰道教廟宇,主祀青山靈安尊王。該廟自清治時期以來就是艋舺地區泉州三邑人的王爺信仰中心之一,每逢青山靈安尊王壽誕日前夕都有隆重祭典,正日為萬華區年中慣例迎神中最盛大者,俗稱「艋舺大拜拜」,為臺北市三大廟會之一[註 1]。今日,青山宮與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西門町天后宮(原艋舺新興宮)合稱「艋舺四大廟」[2][3](摘自維基百科)

P_20200517_151902.jpg

P_20200517_151318.jpg

P_20200517_151955.jpg

最後,步行來到西門町的台北天后宮。

臺北天后宮,原名艋舺新興宮,俗稱西門町天后宮西門町媽祖廟[1],是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天后宮,主祀天后媽祖,廟址原為日本佛教真言宗弘法寺。該廟前身新興宮肇建於乾隆十一年(1746年),原址為艋舺直興街(今貴陽街西園路交叉口,青山王館附近),1943年被日本政府徵收,檀越將神暫奉於艋舺龍山寺,1948年進駐西門町。(摘自維基百科)

P_20200517_155620.jpg

P_20200517_155408.jpg

回家前,逛逛很久沒來的的西門町。遊客不少啊~

P_20200517_160433.jpg

P_20200517_161050.jpg

P_20200517_16112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