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行程: 赫爾辛堡(Helsingborg)-哥本哈根(Copenhagen)-柏林(Berlin)
早餐後從酒店出發前往哥本哈根,遊覽【碼頭公園】、【美人魚銅像】。小美人魚銅像是世界聞名的銅像,她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東北部的長堤公園,已然是丹麥的象徵。遠眺這人身於尾的美人魚,她坐在一塊巨大的花崗石上,恬静嫻雅,悠閒自得;走近這座銅像,您看到的却是一個神情憂鬱、冥思苦想的少女。之後我們將出發返回柏林。
今天是環波羅的海團的最後一天,時間過得很快,長距離拉車也很辛苦,不過,卻是一趟充實且收穫頗豐的旅程。
0725下樓集合,準備前往碼頭搭渡輪到丹麥的赫爾辛堡。0745搭上遊覽車,直接開入渡輪中。
不若前幾日的的艷陽滿天,早上起床時便起了大霧,沒景可看。
下船之後,繼續驅車前往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丹麥語:København)是丹麥的首都、最大城市及最大港口。座落於丹麥西蘭島東部,與瑞典的馬爾默隔松德海峽相望。松德海峽大橋在2000年完工後,哥本哈根與瑞典的馬爾默可透過車輛和鐵路往來,促成了兩地人力資源的互相交流,每年利用松德海峽大橋的通勤人數不斷增長。此外大橋通車後也讓兩座城市之間形成北歐地區最大的城市群。
在2008年,《Monocle》雜誌將哥本哈根選為「最適合居住的城市」[4],並給予「最佳設計城市」的評價。哥本哈根在全球城市分類中被列為第二類世界級城市。此外哥本哈根在西歐地區獲選為「設置企業總部的理想城市」第三名,僅次於巴黎和倫敦。(摘自維基百科)
早上九點左右,來到了海濱公園欣賞美人魚雕像。林老師說,美人魚雕像跟比利時尿尿小童同樣是令人失望的景點。
美人魚雕像位於丹麥哥本哈根長堤公園的港口岩石上,是哥本哈根著名的觀光景點之一。
美人魚雕像在1909年時受到嘉士伯創辦人的兒子卡爾·雅布克森(Carl Jacobsen)的委託,因為他以童話故事為題材的芭蕾舞感到著迷。於是在1912年,丹麥雕塑家愛德華·艾瑞克森根據安徒生童話並以妻子愛琳·埃里克森(Eline Eriksen)為藍本,雕塑了這尊美人魚雕像。美人魚雕像與位於紐西蘭內皮爾的帕尼亞像(Pania of the Reef)有一些類似,而且美人魚的故事也與帕尼亞傳說有些相似。美人魚雕像於1913年8月23日正式公開,雕像高度只有1.25公尺,重量則為175公斤。(摘自維基百科)
丹麥是海洋大國,又注重休閒,濱海公園碼頭停滿了帆船。
離開美人魚雕像後,繼續前往海濱公園的另一頭,準備參觀吉菲昂噴泉。下車時,看到一座古樸的石造教堂---聖阿爾班教堂。
聖阿爾班教堂(St. Alban's Church)是位於丹麥哥本哈根的一座聖公會教堂,教堂修建於1885年至1887年期間,當時哥本哈根的英國人數量逐漸增加。教堂外觀為傳統英式哥特復興式風格。教堂屬於聖公會歐洲教區的一部分,獻給聖阿爾班。(摘自維基百科)
吉菲昂噴泉(Gefionspringvandet)是一個大型噴泉,位於丹麥哥本哈根海濱。它是由北歐女神吉菲昂(Gefjun)與四頭牛所組成。它位於Nordre Toldbod區域,毗鄰卡斯特雷特和長堤公園(Langelinie)。這是哥本哈根最大的噴泉,並作為一個許願井。(摘自維基百科)
原本在哥本哈根的行程應該要結束了,因為今早提前搭船來丹麥,距離搭船回德國的時間還有餘裕,王導又安排讓我們去參觀阿馬林堡宮與新港。因為時間有限,王導建議二擇一參觀,林老師因為都曾去過,建議我們先去較遠的新港,回程再逛一下阿馬林堡宮。
順著馬路快步走去,先走到了阿馬林堡宮,外圍先瞄一下,免得回程沒時間看就錯過了。
繼續快馬加鞭來到新港,果然色彩繽紛。
新港(Nyhavn)是丹麥哥本哈根一個建造於17世紀的濱水、運河和娛樂區。新港位於新國王廣場(Kongens Nytorv)的海濱,皇家劇場(Royal Danish Playhouse)南方,它由許多顏色鮮豔住宅(建造於第17和18世紀初)、酒吧、咖啡館和餐館所構成。運河有許多木造船隻。(摘自維基百科)
繞一圈吧。
該往回走了,留點時間去看看皇宮。
為了把握時間,跑步帶殺聲地來到阿馬林堡宮。
阿馬林堡宮(丹麥語:Amalienborg)是丹麥王室的冬宮,位於丹麥哥本哈根。它包括四座獨立的古典宮殿有洛可可式內部及八邊形庭院(Amalienborg Slotsplads),廣場中間是紀念性的馬術雕像:人物是阿馬林城堡的建立者腓特烈五世。
阿馬林堡最初為四位貴族建設。然而,當克里斯蒂安堡宮在1794年2月26日被燒毀後,皇室買下了這座宮殿並搬入。(摘自維基百科)
結束了哥本哈根的行程後,一路開車至丹麥南端的Gedser,搭Scandlines前往德國羅斯托克,航程約需一小時四十五分鐘。
在船上點了一杯咖啡+一塊甜點就要台幣兩百多,深覺北歐居,大不易啊。
1450左右到港,繼續搭車回到柏林中央車站,車程約需三小時。看來,回飯店後還可以出去逛逛。
傍晚六點半左右回到柏林,買短程票時有點失誤,多買了兩張單程票,沒找到人工櫃檯詢問可否退票?只好明天再試試...
今晚林老師訂的是波資坦廣場附近的四星旅館...
放妥行李後,出去吃慶功宴,今晚選擇印度餐。
餐後,打算散步到布蘭登堡門,無意間,來到了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德語: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亦稱為浩劫紀念碑。它位於柏林,由彼得·艾森曼及布羅·哈普達設計,紀念浩劫中受害的猶太人。[1]它佔地19,000平方米(4.7英畝),安放了2711塊混凝土板,在一個斜坡上以網格圖形排列。混凝土板長2.38米,寬0.95米,高度從0.2米到4.8米不等。根據艾森曼計畫,混凝土板設計出一種導致心神不安纏擾不清的氣氛,而且整個雕塑打算代表一個原有秩序因人為因素而遠離人類。初期為紀念碑正式英國旅客印製的2005份小冊子卻說設計代表一種對紀念碑傳統觀念的激烈手法,因為艾森曼沒有使用任何象徵主義。在附加的地下「資訊處」(德語:Ort der Information)列出從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 Sanctuary)得到的所有已知受害猶太人的名字。
紀念碑於2003年4月1日動工興建,在2004年12月15日完成。在2005年5月10日開幕。同年5月12日,開始對外開放。它位於布蘭登堡門之南,鄰近腓特烈城。紀念碑的地點曾是希特勒德國政府大臣官邸。建築費接近2500萬歐元。(摘自維基百科)
最後,來到布蘭登堡門。至此,此行的波羅的海之旅算是圓滿完成。
今天一日跨了三國,從瑞典搭船到丹麥,再從丹麥搭船至德國。新增了丹麥一國,國家數累積到31囉!繼續朝50國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