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瓜石,是位於台灣本島東北部的一個聚落,行政區劃隸屬台北縣瑞芳鎮,地處雪山山脈北側支稜與東北角海岸間。金瓜石與九份因地緣相近,在早期也同為重要礦區,故一般合稱「金九地區」。


本區域三面環山,東以半屏山(標高713公尺)與半屏溪流域的南雅里為界,南以燦光寮山(標高738.3公尺)及牡丹山(標高656.9公尺)與雙溪鄉接壤,西隔基隆山(標高586.8公尺)及金瓜山(標高571.2公尺)與九份相鄰。本區域地勢約為200300公尺左右的丘陵地及山間河谷地,屬基隆火山群;區域內有金瓜石溪、外九份溪及內九份溪,向北切穿山谷注入東海


金瓜石曾因開採礦而與九份繁華一時,亦隨著礦產枯竭而迅速沒落,目前僅剩新山里、瓜山里、銅山里及石山里等四里及少數年長居民長住。自相鄰的九份因電影悲情城市》一炮而紅,成功轉型為觀光勝地後,金瓜石也朝向觀光休閒方向重新發展。電影《無言的山丘》,即以日治時期的金瓜石礦業為背景。


2004,由台北縣政府主導、台電台糖共同開發,以介紹金瓜石礦業發展歷程為主軸的黃金博物園區正式開園,更象徵著金瓜石重振昔日風華的重要一步。(摘自維基百科)







創於光緒二十二年,尊奉關、呂、張、王四大恩主為主神,配祀有八卦祖師、福德正神。後面二樓奉祀金面關聖帝君、玉皇大帝、天上聖母、十二元辰星君及太歲星君。三樓奉祀三清三寶祖師。堂旨乃『勸眾行善,濟危扶困』。正殿內有一對花鳥人像石柱,採立體雕琢,造形甚美,為鎮堂之寶。內外殿木雕部分如神龕、神桌、樑、棟等,為國寶級民族藝師黃龜理先生壯年時期作品。樑棟油畫是油畫大師郭佛賜先生所作。
   
二樓之金面關聖帝君神像為全台所罕見,係由唐山分靈而來。頂樓純銅之關聖帝君銅聖像,於八十年完成,高達三十五台尺,重約25公噸,是金瓜石重要地標和守護神,更是東南亞最大的關公銅聖像。為金瓜石勸濟堂所擁有的特色。遠從金瓜石隔頂一目可眺,為東南亞地區首座純銅鑄成的關帝聖君聖像,高三十五台尺,重達二十五公噸,僅其手提的春秋書冊,即長五台尺,重達五百餘台斤,聖顏莊嚴。
   
勸濟堂之前身為光緒二十三年建壇逾石尾,奉祀關聖帝君,由於神威顯赫,成為金瓜石地區守護神。光緒二十六年仲秋,奉懿旨賜號勸濟堂,至光緒二十八年始建廟現址,民國七十四年冬於殿後始建臺灣首座純銅鑄造最高最重關聖帝軍銅像,民國八十六年六月二日安座完成。(摘自美美美網站)





黃金神社,位於臺灣臺北縣瑞芳鎮金瓜石,臨近九份,為日治時期的興建之神社,又稱山神社。


初建於1897明治30年)10月,由當時管理金瓜石礦山的「田中組」建於本山大金瓜岩嶂東側平地間。1933昭和8年),日本礦業株式會社接管金瓜石礦山後,將神社移至現址並擴建之。


當時的神社包括寢殿、拜殿、洗手亭、參道,並於參道所經之處建立了鳥居三座、旗幟台五座、入苑銅牛乙座、石燈籠數十座。每年固定舉辦祭祀典禮,主祀大國主命、金山彥命、猿田彥命三神祇,為日本礦業人之守護神。


日人離台後,神社廢除並遭破壞棄置,現僅存有鳥居兩座、石燈籠四對、旗幟台一對、正殿石柱。目前屬於黃金博物園區園區範圍內的古蹟建築。(摘自維基百科)






        本山礦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