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碑


       金字碑古道,據載最初係平埔族人因狩獵而踏出之山徑,後因墾民東移拓荒而漸成道路,路線前後凡三變。清嘉慶十五年(1810)後,淡蘭古道遂成為入蘭之「官道」與「正道」,為台北與宜蘭之間,商旅及食貨往返必經之孔道。同治六年(1867)冬,台灣鎮兵劉明燈,率兵北巡,由淡入蘭,有感於先民開疆拓土之艱辛,與山道雄偉磅礡之風景,乃題下「金字碑」、「虎字碑」、「雄鎮蠻煙碑」供人瞻瞻仰。金字碑古道因當年碑文嵌上金箔而被稱為「金字碑古道」,與草嶺古道同屬淡蘭古道之一,但人跡較稀少,沒有草嶺古道知名及熱鬧,遊客稀疏。
       
登上山頂風景優美、空氣清新,金字碑古道與草嶺古道同屬淡蘭古道之一,淡蘭古道是古人由艋舺通往噶瑪蘭主要孔道,但知名度卻無草嶺古道有名及熱鬧,遊客也稀稀疏疏,會來到此地的登山者,多半是以當地居民居多;很多人來金字碑古道是因為其山頂的「金字碑」慕名而來,你若不是以懷古的心情而來,這樣一條平淡無奇又人煙稀少的古道,在辛辛苦苦爬了四五十分鐘的山路後,卻只看到一塊毫不起眼的岩壁及斑駁難辨的碑文而已,一定是會讓人大失所望,且懊悔而返的!此碑位於三貂嶺線段面南的山壁、海拔400公尺的樹林中,因碑文嵌上金箔而被稱為「金字碑古道」。
       
金字碑古道的登山口有兩處(有進就有出喔!)一處在102縣道上,一處在北37號公路上,102縣道的入口處目前正在整修,不過入口的位置以及標示都較北37號道路上的明顯許多。金字碑上的內容是同治六年(1867)台灣總兵劉明燈北巡至此所提詩文,但碑文以篆字刻寫,不懂得國學與文字藝術的人,還真的「看沒有」它上面寫的是什麼呢!幸虧有解說牌:「雙旌遙向淡蘭來,此日登臨眼界開。大小雞籠明積雪,高低雉堞挾奔雷。穿雲十里連稠隴,夾道千章蔭古槐。海山鯨鯢今息浪,勤修武備拔良才」這就是金字碑古道中的碑文。經過一百三十餘年的歲月洗禮,金字碑已不像從前風光,不過碑頂浮現稍有腐朽的雙龍抱珠的徽章,卻使的整做「金字碑」略顯莊嚴且優雅呢!(摘自美美旅遊網站)  

 


            古道入口前淡蘭橋上的巨大攔水壩



             金字碑古道入口



              一路都是整理完善的石板步道



             中途的休息涼亭



             一路清幽



             金字碑



            步道石面換了,但一樣涼爽...


              抵達步道高點探幽亭與石碑



             涼亭後方有一小徑,入口綁有數條登山布條,比對了一下地圖,想去的三貂嶺山應該在對面才是,此時兒子表達想去吃冰的訊息,只好勉強說:再走15分鐘到三貂嶺山便回頭...因為來不及到對面確認是否有小徑可上山,直接就循涼亭後方山路而去,結果,當然是敗興而歸囉.前段還好,路徑清晰也還有少許布條,後段則芒草掩徑,得用手開路...



             有趣的果實,掉在地上還以為是什麼動物的便便呢?!



              放棄走回到涼亭時,特別到涼亭對面尋找路跡,果然在土地公廟旁發現有一小徑...唉!以後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